昆仑银行堵截一起网络诈骗
“三要”帮助市民鉴别非法集资
克拉玛依报记者 聂梦婷 通讯员 谭鑫妍
上月,昆仑银行南新路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网络诈骗案件,挽回经济损失25万元。银行工作人员提示,市民选择理财渠道需谨慎。
事发当日上午,被骗客户在南新路支行将一张25万元未到期的大额存单提前销户,并将资金转移到银行卡。大堂经理在询问客户资金用途及收款方开户行信息时,发现收款方为“中联硅谷(北京)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”。在该行日常的案件防控和非法集资的学习中,“中联硅谷(北京)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”这类公司一般无正常的融资许可证。大堂经理登录网页查询该公司信息后果然发现,页面上大量的报道显示该公司疑似涉嫌非法融资以及理财诈骗案件。
经了解,该市民是在微信群中得知了这一理财渠道,群中的网友不断宣传推送该私募基金的合同及收益分配方式,鼓动市民购买,承诺这一理财方式保本保息、年化收益率18%、月收益1.5%、每月返息、到期返本。并且该网友表示自己已经去北京实地考察过,确认该公司资质齐全,旗下有4个主营业务,他们的资金是投资其中的一个养老产业。这令被骗市民对这一保本理财渠道深信不疑。
为了防止经济损失,银行工作人员联系经侦支队民警对这位女士进行耐心劝导,经过近一小时的劝说,该客户终于如梦初醒。
昆仑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市民,想要正确投资理财远离非法集资,需做到“三要”
1
要看公司实力,为了吸引投资人,诈骗公司会进行一系列自我包装,比如宣称与政府或银行签订了合作关系、加入了行业协会、与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等,这些号称“100%获利的项目”,往往无实质性实业投资说明,仅笼统提到资金用于何种项目,资金去向成疑。
2
要看投资回报,目前各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,五万元起购的产品收益率为4%-5%,而收益率远超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,都具有极大的风险,那些宣称“保本保收益”,且短期分红在100%、200%以上的理财产品更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,基本都是金融骗局。
3
要看募集对象,投资人要注意理财产品是不是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在筹集资金,营销是否以公开宣传的形式募集资金,募集方式是否公开化、透明化。如果做不到这些,说明公司可能没有监管部门批准的融资资质,涉嫌非法集资。
图文编辑 张涛
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立场。
本文系开云体育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